情境再现
(一)有一位家长让儿子学习弹钢琴,规定儿子每天必须练习一个小时,却没有考虑到儿子的兴趣爱好。这个男孩本来就不喜欢弹钢琴,对家长的要求很反感,学习时就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这些行为让家长感到很烦恼,于是就大声训斥孩子,甚至还动手打孩子。这样做适得其反,孩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他说,以后再也不想弹钢琴了。
(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长,有的爱好唱歌,有的爱好画画。我的小孩子,唱起歌来很开心,跳起舞来很疯狂,但花钱让他去学唱歌跳舞,他又没了兴趣,难以持之以恒。作为家长,我不知道在哪一方面发展他的特长才好。
原因分析
上述两个情境再现中反映的问题,提醒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孩子的特长。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一两项特长,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很有益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孩子的视野,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进而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有些家长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而单纯为了自己的心理补偿要求孩子学习特长:自己没有成功的事业,让孩子替自己完成,强制孩子发展家长喜欢的特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非自己心甘情愿,而是由家长一手包办的。不少孩子对究竟学什么好,自己适合学什么,大都心中无数。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反倒会影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思想盲目或贪多求全。有的父母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什么,或者听到画坛上出现了个小神童,就急于效仿,抓起一个项目硬逼着孩子去学习。但是对孩子来讲,这根本不是他的特长,学起来十分吃力。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不再喜欢。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特长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习,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应验了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为您献策
发展特长的目的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那么,作为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发展特长呢?
发现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求知的原动力。做父母的,不应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逼孩子学什么,而应当善于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加以培养。兴趣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尤其是孩子的兴趣。如果你平时留心观察孩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家长应该和孩子经常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共同体验生活的滋味,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还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的孩子具有多方面的特长,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特长自己都喜欢。家长在让孩子发展特长时,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自
发展孩子特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