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茶油又称油茶籽油或山茶油野山茶果提炼而成的食用油。又名油茶籽油、山茶油。油茶树生长在没有污染的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等。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色泽金黄或浅黄, 品质纯净, 澄清透明, 气味清香, 味道纯正。为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目录简介产品特点中国野茶油“国宝”的五大社会价值组成制作方法茶油及茶籽饼用途茶油药疗法茶油的健康功效简介别名油茶籽油英文名 Camellia oil 油茶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或小叶油茶(C. meiocarpa Hu, ms.) 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含油率一般为 25 ~ 30% 。甘、凉。主要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具有清热化湿, 杀虫解毒等作用。用于痧气腹痛, 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 疥癣, 汤火伤。油茶花茶油分红花茶油和白花茶油, 营养成分并无区别, 其中中国东南地区主要出产白花茶油,以浙江衢州、丽水,江西、安徽黄山为主。油茶果从开花到授粉到果实成熟需经历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 尽吸天然养分,日月精华,营养价值极高,在民间素有“抱子怀胎”之美誉,堪称人间奇果。茶油生长条件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南方 15 个省区有自然颁,现有面积 6000 万亩,油茶颁在低纬度,低海拔茶油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区、适合生产在酸性土壤 PH 值为 5-6 。5 之间最好,年平均温度为 14 ℃-21 ℃, 年降雨量为 800-2000mm 。无霜期为 200-360 天, 海拔 300m 以下,极端低温达-17 ℃,≥ 10 ℃,积温为 4250-7000 ℃。茶油生命周期 1、童期阶段: 指播种后, 从胚芽开始到植株进入开花结实这一阶段。包括胚芽期、幼苗期和幼年期。 2、成年阶段:包括生长结果期和盛果期。生长结果期:树龄 6-10 年,树体生长旺盛,大量分枝、开花结果逐步增加,产量处于逐年上升阶段。盛果期: 10-120 年,油茶大量结果时期,生殖占优势,对光温水肥需求增多, 结果部位外移。 3 、衰老阶段:两大标志 a) 骨干衰老, 吸收大量死并波及骨干根, 根幅变小, 根颈处出现大量的不定根。 b) 周期性的茶果负荷繁重,落花落蕾严重。产品特点山茶油特点: 山茶油提炼于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果实中, 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我国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 除了两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油脂特性、营养成分相似外, 茶油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 即茶皂甙, 或称茶皂素)。瓶装茶油茶油原汁的高贵品质, 又符合人们崇尚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为当今食用油中的精品。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保质期长, 烟点高耐高温, 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易于消化吸收。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 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 6000 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 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 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 茶油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 5000 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 3-5 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 20 多万吨。令人欣喜的是, 经过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目前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大批亩均产油量达到 50 公斤以上的优良高产新品种(系),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同时,近几年来,油茶产区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老百姓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因此, 目前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 亩油茶出油量= 亩大豆` 在油茶主产区,南方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 亩)。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仅靠大力种植油菜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油茶生产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全国 14 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 亿亩宜林地, 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 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和耕地紧张压力。目前, 新品种油茶林亩产茶油已达 50-80 公斤。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 50 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 250 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 1000 万亩, 总产量将达到 300 万吨以上,可占
茶油的精华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