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案
课题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时间、含义、实质和影响。
认识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讲、议,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初步认识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重点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意义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备注
知识常识讲解
读懂第二单元题目《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历史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我们看这个题目,思考一下:
?(资本主义社会)
?(欧洲)
?(封建社会)
?(中世纪)
所以,这个题目补充完整了就是: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终结。下面就看看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先学习《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堂预习
了解基本知识
教师:同学们先将课本迅速看一遍,回答以下问题:
-18世纪,正当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克里木战争”对俄国有什么影响?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讲授新课
一、背景:
1.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克里木战争”的惨败
教师:农奴制是怎样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
答案:农奴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最底层,生活贫困,没有人身自由。资产阶级日益希望废除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奴制成为俄国国内的一个焦点问题。
教师:克里木战争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答案:这是俄国和英法为争夺近东霸权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在战争中惨败,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俄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直接危及沙皇的专制统治,所以亚历山大二世才决定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材料补充1: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教师: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答案: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政府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教师: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的离异而进行的,它实质上时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