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
.
低钠血症
发生率:%,SAH %,脑梗死 %
%
血钠<120mmol/L肌力减退,严重者会迅速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癫痫发作
SIADH & CSWS
CSWS> SIADH
.
ADH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
与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V2 受体结合,增加水的重吸收
ADH分泌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动脉血压调节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chwartz-Bartter综合征(1957)
ADH未按血浆渗透压调节而分泌增多,水排泄障碍,水份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中枢性低钠血症,以尿稀释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低血钠、高尿钠综合征。
伴发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急性期、恶性肿瘤)
.
病因
颅脑损伤:丘脑下部-垂体功能改变,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神经垂体分泌释放ADH增加
恶性肿瘤:产生异源性ADH,小细胞肺癌
肺部疾病:肺炎,结核,肺气肿
药物: (卡马西平、巴比妥、阿片类、MAO等)引起ADH分泌增多
急性精神病、手术、特发性:反射性引起ADH增加
.
发病机制
垂体前叶ACTH 垂体后叶ADH
ADH过度分泌 → 肾小管水重吸收↑ →尿量减少→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
ACTH分泌相对不足→醛固酮分泌↓ →肾小管保钠↓ →尿钠排出↑
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 →细胞内水肿,代谢异常
.
诊断标准Palmer(2003)
低钠血症(<130mmol/L)
尿钠排出↑(>20mmol/L & >80mmol/24h)
渗透压尿/血>1
中心静脉压>12cmH2O
血BUN、Cr、Alb↓
Hct<
周围组织水肿
.
水负荷试验
决定性诊断依据
阳性:快速饮水至1500ml,4h尿量<饮水量65%or 5h尿量<饮水量80%
辅助诊断:血尿ADH水平
.
治疗
治疗原则:限制水摄入,每日800~1 000 ml,造成水的负平衡,2~3 d后血钠水平回升
轻症患者限制水摄入便可。
重症患者加用其他治疗(严重低钠、低渗血症患者,血钠<125mmol/L)
①利尿补盐: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甘露醇等)排出水分,补充等渗或高渗盐水,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
②补充ACTH: 25 U肌注bid,,纠正ADH和ACTH水平的失衡;
③拮抗ADH:ADHV2受体拮抗剂
.
脑耗盐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导致利钠因子分泌↑,肾小管钠重吸收障碍,肾脏排钠排水过多,钠代谢呈负平衡
临床表现:低血钠、低血容量、高尿钠,脱水、体重下降、直立性低血压、中心静脉压<6mmH2O、水入量<出量等体液减少表现;
实验室: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与肌酐比↑ 、血浆蛋白浓度↑脱水征象
.
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