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死猪事件原因调查来源: 关键字: 作者:徐智慧赵小燕 2013-07-02 11:19 气温是温暖适宜的 24℃, 嘉兴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蒋皓却面如寒霜。随着“死猪事件”不断发酵, 2000 万上海市民对饮用水源——黄浦江的水质感到忧心忡忡。而上游 80 公里外的嘉兴市,则被指称应对黄浦江上不断浮现的死猪负责。黄浦江上的恐慌 3 月初,上海市民发现,黄浦江上不断漂来死猪。在黄浦江上游横潦泾段,有人发现,这个一级水源保护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猪的浮尸占据。而上海市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就在不远处。 3月8 日起,上海市成立了专门的打捞小组,在黄浦江上开始拉网式搜索,工作人员拿着钩杆,分布在每个水流滞缓的港汊里寻找猪的尸体。两天后的 3月10 日,捞起死猪 1200 余头。而这,仅是一个开头。又过了两天,至 3月 12 日下午 3 时,打捞死猪数量接近 6000 头。这个数字足够让饮用黄浦江水的上海人感到惊骇。饮水安全由此也成为上海的头号话题。上海市农委 3月 11 日披露,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从死猪内脏样品中,检测出猪圆环病毒,该病毒为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有较强的宜感性。而令人沮丧的是,此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感染病毒后的猪, 病死率很高。这则消息无疑给黄浦江饮水安全敲响了警钟。随后, 尽管上海市每天发布消息, 证明黄浦江水质检测属于安全范畴,以澄清疫情传闻,但这也仅仅把上海人的恐惧转变成恶心。上海方面强调,在上海本地,未发现向黄浦江丢弃死猪的现象,暗示这些死猪系顺流而下漂至上海。同时,死猪耳朵上的“耳标”,把死猪的来源地指向了上游 80 公里外的嘉兴。超容量的嘉兴养猪业新闻嗅觉敏锐的《嘉兴日报》,3月5日、6 日连续报道了养猪户向河道丢弃死猪的现象。该报道指出,去冬今春,嘉兴市猪的死亡率极高。据统计,在南湖区新丰镇养猪第一大村竹林村,仅今年头两个月,死猪数量已经达到 万余头。但在 3月 12 日嘉兴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嘉兴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蒋皓称, 这一数据未经证实。与此同时,新丰镇镇长沈云明对记者表示,《嘉兴日报》报道的竹林村死猪数字“不属实”。他指出, “竹林村全年出栏猪 14 万头,两个月就死了 万头,又没有重大疫情发生,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死法? ”沈云明表示,去冬今春,冷暖变换快,的确容易导致猪的非正常死亡,但死猪数量“属正常范畴”。据了解, 养猪业是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新丰镇竹林村共有农户 9830 户, 其中从事养猪的有 7035 户。当地农民, 除了种田、外出务工以外, 就是养猪。沈云明证实,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至少一半来源于生猪养殖。他向记者回顾了新丰镇的养猪业历史: 上世纪 80 年代, 自竹林村发源, 开始饲养“供港猪”。至 1990 年代,养猪业扩展至全镇,继而扩展至嘉兴全市。自 200 0 年开始, 养猪数量逐年增加,至 2007 年达到顶峰。此后, 地方政府开始控制养猪规模,压缩养猪数量。之所以压缩养猪数量,究其原委,是因为养猪业已经耗尽当地的环境容量。据《嘉兴日报》报道,1 头猪产生的污染占据 5 亩地环境容量, 据此计算, 竹林村 800 0 亩的土地面积, 全村仅适合养猪 1600 头。但事实上, 该村两个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就已超过这个数字。而该村的养殖户总量,超过 700 户。嘉兴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环保部门对水质的常规监测项目为氨氮、总磷等, 嘉兴的断面水质在浙江排名垫底,“猪是罪魁祸首”。他解释道,嘉兴的河道水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和农业污染。而在农业污染中, 30% ~ 40% 的污染排放来自猪的排泄物。争议死猪来源当养猪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仅猪的粪便会流入河中,死猪也会因为得不到处理而被抛入水里。这些漂浮的猪尸,更容易触碰人们的心理底线。当上海市浮现大量猪尸的时候,嘉兴的河道上却没有出现同样的情景。嘉兴地方官员据此认为,死猪未必来自嘉兴。耳标是乳猪在阉割时打在猪的耳朵上,表明其出生地,但由于大量乳猪被周边其他地区的养猪户买走,仅凭耳标不能证明死猪的成长地、抛尸地是嘉兴。但嘉兴市环保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嘉兴河道曾出现大量死猪浮尸, “实在是吓死人”。黄浦江遭到死猪“入侵”时,嘉兴市也进行了水质监测。他们特地进行了“溶解氧”监测,该项目可监测到猪腐烂时的厌氧消耗,如果出现大量腐败情况,该项数据会下降。但从该项数据看,死猪并未对嘉兴河道水质造成影响,甚至好于去年同期。嘉兴市环保局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开展河道水整治行动,嘉兴的水质至少在感官上已有明显好转。不过他也承认,此前在嘉兴河道看到大量死猪的场景,确实让他感到震撼。专事养猪业污染无害化处理的汉塘环境技术服务公司董事胡文庆告诉记者,
黄浦江死猪事件原因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