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2021年国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经典老歌创作于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1994年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纪念歌曲奖。
《洪湖水浪打浪》创作于1958年梅少山等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3]
一、诗意语言的运用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也是诗的语言。《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开口度较大的江阳韵既适宜于抒发雄壮豪迈的情感又朗朗上口富有声调节奏的音乐美感。从诗歌中分化出来后情感性依然是歌词的基本属性。歌词的内容通过缜密的结构形式表现段落和句式的有效组织和精心安排是歌词表达特定情感的重要手段。《洪湖水浪打浪》歌词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上片歌词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深邃的意蕴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清晨的阳光盛开的鲜荷简朴的渔船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洪湖。渔民临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这天成的洪湖“清早船儿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物产丰富的洪湖盛产菱藕又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水稻产量很高。而且洪湖地区野鸭云集 用野鸭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至今都是全国知名的传统纯手工艺品。六月荷香满城七月莲子重垂波光粼粼之 间洪湖给予人们的是富足的生活。这就是:“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后六句是加写点明了歌曲的革命性也表明了洪湖人民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天堂般”生活的珍惜。[4]
二、湖北民歌的特色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刘三姐代表着广西阿诗玛属于云南《洪湖水浪打浪》则是湖北民歌的象征。与同时期的歌剧相比《洪湖赤卫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民间音乐个性化、戏剧化。因此《洪湖水浪打浪》也成为湖北民歌与革命音乐的完美结合。
民歌特色之一:衬词的运用。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对歌词的节律变化、情绪表达和地域风格的体现起到很大的作用。《洪湖水浪打浪》中衬词的使用极具地方特色。湖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文化与音乐均有独特的色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流畅又兼北方民歌的高亢明亮。从民歌发展来看荆楚民歌是由《楚辞》经汉代乐府的相和歌、南朝乐府的西曲到宋代及以后的竹枝词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楚歌体系。自古荆楚民间就有“无歌不插禾”之说。许多民歌反映了当地特有的农业生产民俗也继承了“楚歌”中浪漫主义的音乐性格和乐观的音乐禀赋。早在屈原借用“楚声”的民歌形式作成《楚辞》之时楚地民歌已经打破了古诗语言字数与句式的诸多限制每句可长可短并在句头或句中加上衬字以丰富歌曲的韵律和节奏增加歌词的内容含量是以形成穿插体的民歌形式。《楚辞》中“兮”字所体现的体式因素是穿插体民歌体式流行的重要渊源。作为体现楚文化特色的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不仅反映了楚地的诸多民俗与艺术风情也沿袭了《楚辞》中的骚体形式句子参差不齐灵动自由。歌词中运用的衬词如:“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2021年国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