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理论实习报告颐和园
篇一:颐和园实习报告
园林植物班
园林设计实习报告
姓名:阮旭
学号:201120523201
颐和园实习报告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
,
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
“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世界之最”这是颐和园在园林界中的地位,由此不难看出其拥有的价值。10月1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颐和园。
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的她真山真水的大气以及她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这里只有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这里有沧桑的历史,能让你体会到它的厚重,能让你想象以前人们生活的方式。
颐和园是供皇家休闲的别院,在这里休闲的同时皇帝还会在这里办公。我把颐和园分为两个区,办公区和休闲区。办公区主要是宫廷建筑,以仁寿殿为主,这里的建筑是以对称的形式来布局的这样的布局形式更能显示皇家的庄严与肃穆。
下图是仁寿殿
站在它的前面你会有一种压迫感,这是皇家用来压人的
休闲区又分为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两个部分。前山前湖所占比例最大,作为开敞空间,大体量的水景和万寿山的结合,很好的展现了皇家园林的雄伟与壮丽。后山后湖作为皇上主要生活区,树木稳郁,幽静淡雅,有良好的私密性,为皇上的舒适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又与前山前湖的开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图为前山前湖部分。
颐和园中有一处园中园-----谐趣园。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子,更是昆明湖后湖的收尾。谐趣园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后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等,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在谐趣园中,以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轴线关系。以涵远堂为中心,在其东西南北四向轴线上都有建筑,其南饮绿亭隔湖相望,为呼应关系。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有洗秋、饮绿、涵远堂、霁清轩。东西轴线上由东向西有知春堂、兰亭、涵远堂、瞩新楼。谐趣园的独特性让人们感觉的舒适有特色。
下图为谐趣园
谐趣园俯视图。
篇二:园林实习报告(苏沪杭)
园
林
专
业
实
习
报
告
院系:园林与艺术学院
专业:园林
班级:园林09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罗儇 黄英
二 ○ 一 二 年 五 月
前言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掌握课程知识。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
术院园林09级学生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以及带队
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于2011年5月13日拉开了园林专业‘杭’‘苏’
‘沪’实习的帷幕。通过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践等方式进行辅助教
学。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
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杭州为第一站,为期4天;苏州为第二站,为期5天;上海
为第三站,为期4天。主要以实地考察、实地测量、老师讲解和速写
等方式进行。通过各个项目的参观学,分析思考,完成
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此次是历届实习时间跨度大,任务量繁重,给带队老师强大的精
神压力以及学生极大的体力考验。
特此由衷的对老师们说声“您们辛苦了”!
本实习报告是作者结合课本所学与实习内容,参照笔
园林艺术理论实习报告颐和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