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乞巧课堂实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乞巧》教学课堂实录
竹溪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姚卫峰
教材简析  
《乞巧》是人教社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这一教学素材,通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多变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课堂过程实录
一、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 ),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
生: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除夕 ),
2、师: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
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
生: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生: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生: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生: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师: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齐读乞巧
师: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
生:乞要和气区分开。乞字中间少一横,
师:(老师板书相机乞—气)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
生:谓心到、眼到、口到,
师: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

乞巧课堂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