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网校讲义一年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
第四章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与历史上西欧建筑的剧烈变化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国画、民乐等相似,有中国自己特有的传统,是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体系。从都城的规划建设,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于装修装饰,都有自己的理沦与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很卓越的成就。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加以研究总结,还可以为当今的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
第一节 中国建筑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一、原始社会时期(约距今9000~4000年)—营造意识的启蒙阶段
该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
当时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干阑的实例如浙汀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已有榫卯技术。木骨泥墙房屋实例以西安半坡村和陕西临潼姜寨最具代表性。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二者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其中的“大房子”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议事的地方、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二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建筑技术的进步是地面上铺有“白灰面”。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建筑特点。近年在浙江余杭县的瑶山与汇观山发现有祭坛,为土筑的,呈长力形。在内蒙占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发现用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的祭坛;在辽宁建平县发现了—处内中有女神像的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这些考古发现,使人们对于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初具雏形阶段
此阶段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斟郡的遗址。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着名遗址有:①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隞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亳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③殷墟,
网校讲义一年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