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科学技术虽不等于战斗力, 但决定战斗力的诸要素。所谓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实际是在新技术推动下出现的变革链条。在这个变革链条中, 重要的是完善“三个机制”, 突破“两个难点”, 把握核心作战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以创新型国家为基础,建设创新型军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要坚持科技强军,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 深入研究什么是战斗力生成模式, 科技进步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系, 以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规律和途径, 对于实现我军建设向信息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科技进步与战斗力生成模式相互关系的解读战斗力, 即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一定时代的军队战斗力,实际是这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通常由三方面因素决定: 一是人员素质, 二是武器装备的质量与数量,三是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由此不难看出, 战斗力并不等于科学技术本身,也不是单一的武器装备改进的结果, 而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科学技术虽不等于战斗力, 但决定战斗力的诸要素。新技术的出现, 往往最先用于军事; 新技术用于军事, 往往首先转化为武器装备, 进而才形成作战能力。军队和战争发展的历史阶段, 就是以武器装备使用为标志划分的。从冷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时代到信息化战争时代,都明显打着科学技术的印记。武器装备的发展,首先使战斗力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在以往, 战斗力的技术构成主要是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保障力。进入信息时代, 这个技术构成中又出现了信息力、结构力、认知力和目标选择力。打击力也由以往的毁伤能力,表现为精确打击能力。随着军队技术构成的变化,人员素质必需与之相适应的提高。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 人的一部分智慧和能力, 物化到了技术装备上; 人与技术装备从相结合到相融合, 从信息化到“无人化”, 智能化武器装备渐居主导地位,知识与智慧对军人来说将愈来愈重要。恩格斯说, 武器装备的发展, 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为适应新的作战方式, 军队的整个结构方式和编组方式、教育训练等, 都要随之变革。于是,就产生了不同时代的军队编制体制和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军事训练等新的内容与方法。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就是这样一个在新技术推动下的变革链条。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个变革的链条上, 各个环节对战斗力提升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当新技术转化为新的武器装备, 它对战斗力的提升只表现为战术效益, 军队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只有当武器装备引发作战方式、编制体制、管理方式和教育训练模式变革时, 它对战斗力的提升才表现为战略效益, 才使军队战斗力发生质的变化。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天津时, 清军十几万京畿部队, 所拥有的火枪火炮远超过敌人, 但由于清军没有改变军事力量结构, 没有变革作战方式, 还是以传统的步骑兵与敌对阵, 结果不到两万人的外敌, 就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因此,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是一个全面推进军事变革的过程, 是一个推进决定战斗力的诸要素按照未来作战需求进行转型的过程。我们只能从军事变革的历史发展中, 考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规律;只能通过新军事变革的实践,

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