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
西屯中学 任富军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悟诗歌美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悟诗歌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常识了解:
《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 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 :就是铺陈直叙。
比: 就是比喻。
兴: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
3、重点字词。
四、朗读诗文,初知诗意。
1、朗读诗文:一读,读准字音。二读,注意停顿。三读,把握文意。
2、结合注释,初知诗意。
五、思考探究。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
六、点拨引导。
七、拓展延伸。
1、《关雎》是一首优美的四言诗,它美在何处?(句式:《关雎》之美,美在……,不由得让我想起……)
2、将《关雎》改写成一篇散文,比比看谁写得好。
八、课堂小结。
九、教后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