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吉林石化气化炉超温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4年12月30日8时,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车间气化工段气化炉当班操作工赵某接班后,1#、3#气化炉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其中3#气化炉温度为1277℃。
9时左右,操作工赵某认为炉温低,打电话与氧压机岗位联系,要求提高氧气压力,稍后,。同时,操作工赵某进行了提氧操作。9时20分,3#气化炉温度呈上升趋势,9时30分,记录表显示的气化炉温度为1293℃。而在以后的三个小时,3#气化炉的温度自动记录显示则逐渐上升。10时最低的一点温度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11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1692℃。12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该表最大量程为1800℃)。
12时35分左右,操作工赵某将监盘工作交给班长,自己去洗手间。班长接过操作后,发现3#气化炉内温指示表高达1800℃(正常指标为≤1380℃),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向值班长报告。在对3#气化炉试图进行降温操作无效后,值班长马上通知工厂调度室3#气化炉紧急停车,并让班长组织停车,值班长向车间汇报。此时操作工赵某返回控制室,按班长要求启动了停车按钮,并接过监盘工作。值班长跑向气化炉二楼关闭F102氧气阀和T101预热器油阀,班长到气化工号三楼、四楼关闭了与2#水洗塔入口相连的其它阀门。值班长回到控制室后,通知氧压机岗位停氧压机。
工厂领导和有关科室人员接到3#气化炉停车报告后,相继赶到现场,分析超温原因,研究下步的工作,并向3#气化炉充氮气降温,停原料油泵。
14时20分左右,2#水洗塔突然发生爆炸,将正在气化工号厂房内一楼作业的班长和在三楼准备作业的一名分析技术员崩伤,飞溅的物体将在室外的一名劳务工击伤。三人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另外二名在厂房内准备作业的检修工人受重伤,还有一名在室外的员工被飞溅物体击伤。
本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其中,;。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操作工赵某联系提氧后,不监盘,对操作变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操作失控,系统过氧,3#气化炉严重超温,操作人员严重违章操作是超温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紧急停车后,由于2#水洗塔与系统相连的阀门没有关闭,1#水洗塔中的裂解气(一氧化碳、氢气)逐渐通过止逆阀倒入2#水洗塔内,造成洗涤过程中由于蒸汽被冷凝,部分二氧化碳被水吸收带走,使得2#水洗塔内的过剩氧和一氧化碳、氢气的浓度逐渐提高,直至达到爆炸范围。氢气的最小点火能量极低,,,这是导致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3)超温后,工厂、有关科室及车间都及时赶到了现场,但对超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清,没有提出超温后在生产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想到应关闭水洗塔后的阀门,导致在停车处理过程中判断不清,指挥失误,与系统相连的关键阀门没有关闭,没有对系统采取必要的置换措施,是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
4)按照班长岗位操作法规定
吉林石化气化炉超温爆炸事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