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工程硕士考核相关一、题型分值: 1、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2分 2、判断题: 每题1分 3、材料题: 每题10分 4、辨析题: 每题5分 5、简答题: 每题5-8分 6、论述题: 每题10-15分注:本试题分为A、B卷二、考试说明: 1、考勤、作业占分值约30分; 2、请假以自己笔迹为准,别人代写无效; 3、请假以两次为上限。第三次自动作废;请假只记约1/4。三、内容分配: 1、讲课内容占卷面成绩的90%,自学内容占卷面成绩的10%, 自习内容见复习范围黑体部分。 2、自然观、方法论、%。四、复习范围(见下页) 2 1、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表述。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最初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到20世纪,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综合性交叉研究领域,成为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背景 19世纪中叶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德国迈耳、英国焦尔)、细胞学说(德国生物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和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这些科学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技术的基础。 3、自然辨证法创立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①在自然观方面,它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从古代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完成。②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③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与传统的观点不同, 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这样就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辩证规律,创造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4、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5、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提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
《自然辩证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