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 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
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
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
《我的母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