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范文
1. 谁有内部审计的底稿有内审的底稿给一份谢谢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内部往来核对 前言 通常将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有时也涉及联营单位)间的往来称为“内部往来”。
不管是为了合并报表还是其他原因,在审计中应特别关注内部往来的核对(包括余额及发生额的核对)。 有的企业将内部往来视同外部往来,对内部单位间相互购销形成的往来款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或“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对内部单位间资金拨付或非购销形成的往来款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有的企业则不作区分,另设“内部往来”科目核算。在进行内部往来核对时,应根据企业的核算方式将内部往来所涉及的各往来科目分类核对或汇总核对。
这里以内部往来分别在“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为例进行内部往来核对的操作说明。其他情况下内部往来核对的操作实属类同。
一、会计记录概况 康健医药有限公司内部往来期初余额为16,910,860。00元,期末余额为16,148,682。
00元,共有5个内部单位,公司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据此设置5个内部单位往来明细帐,具体数据如下: 内部往来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 发生累计额 本期贷方 发生累计额 期末余额 (负数为贷方余额) 分销公司 5,368,520。 00 24,800,000。
00 22,824,520。00 7,344,000。
00 市南公司 4,266,000。00 18,476,320。
00 19,181,538。00 3,560,782。
00 市北公司 2,976,340。 00 15,772,500。
00 14,624,940。00 4,123,900。
00 康健第一大药房 3,800,000。00 9,800,000。
00 11,600,000。00 2,000,000。
00 五四大药房 500,000。 00 --- 1,380,000。
00 -880,000。00 合计 16,910,860。
00 68,848,820。00 69,610,998。
00 16,148,682。00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内部往来是否存在; (二)确定内部往来交易的合法性、真实性,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内部往来的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内部往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内部往来期末明细余额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报表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 向客户索要审计期间内部往来明细帐,获取由财务人员提供或者审计人员根据明细帐自行编制的“内部往来余额明细表(见A20-3)”,将各明细期末余额分别与各明细帐核对,经核对一致。 复核明细余额合计数无误。
客户在将“内部往来余额”归入“其他应收款”中,将其他应收款各明细余额合计数与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余额核对,经核对一致。 提示: 1、由于财务会计软件的推行,在此步骤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但对于手工帐记录,要特别留意财务人员的低级错误。 如未审数明细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咨询,并作相应的处理。
2、若客户另设“内部往来”科目,则在内部资产负债表中可将“内部往来余额”单列,但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中,“内部往来余额”通常归并在“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中。 表1和表2是内部往来期末余额核对的样表。
3、对反映在“其他应收款”中内部往来的明细贷方余额或反映在“其他应付款”中内部往来的明细借方余额,公司在出具对外报表时应作重分类调整。 (二)执行内部往来期末余额核对程序,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做出相应调节 向客户索要审计期间与各内部单位分月或分季的余额及发生额对帐单,获取由财务人员编制的“内部往来余额调节表(见A20-5-6至A20-5-10)”,编制“内部往来期末余额核对差异表(见A20-5)”。
提示: 若公司内部往来存在差异而未提供对账资料,应提请公司尽早安排往来双方对账并编制余额调节表,并对差异形成原因作出逐笔或分类的清晰说明。 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提供的对账资料和余额调节表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对,并对其中重要的调节事项取得审计证据。
(三)执行对本期发生数的查验,并核对对方是否有相应会计记录,检查内部往来交易的合法性、真实性 编制
“内部往来发生额明细表”,对内部往来作分析性复核,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未发生重大波动(见A20-4) 。 提示: 对内部往来作分析性复核,若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
对各往来户,若该往来单位由我所人员审计,则可与之核对余额及发生额(见A20-5-1至A20-5-5) 。分析余额及发生额的核对差异,做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