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000 字
这篇文章是袁老师的学生徐玮读《心身医学》的感想。 《心身医学》是袁老师赠与他的
研究生们的一本专业教材。 徐玮在读完该书后, 从 心理学 的角度去解读该书所强调的心理因
素在心身疾病中的重要影响, 并阐述了她对于心身疾病的看法, 最后提出了她关于如何避免
心身疾病的观点。
《心身医学》读后感
《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
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 " 很心理学 ". (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
我所说的 "很心理学 "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
并不是单纯地 "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 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
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 " 很心理学 " 的原因之一。我曾在发言中提过 " 身心疾病 ",
老师当时提醒我用 "心身疾病 "更合适, 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
性。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也正是因为曾
经有老师的提醒, 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 "心理因素 "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
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 第一, 编者
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 生物和社会因素。 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
发现, 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 " 认知 "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从本质上说, 社会因素只
是诱发了疾病, 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 第二 , 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 阐明医生需
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 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 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 态度以
及其他特殊情况。 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 "知、 情、 意" 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
快速问诊。 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
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 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 减少症状带来的焦虑和恐
慌。第四, 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 尤其是 " 自我中心 " 这一特
点,这与袁老师说的 " 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 " 不谋而合。第五,
编者在讨论治疗原则时,强调治疗对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这与袁老师说的 " 咨询的最终目
的是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 "

《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