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想北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衬托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
的眷恋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北京城, 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
北京人来说, 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 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 老北京是难猜难
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
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研习文本
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 , 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
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 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
北平的特点?
学生回答: 4 、 5、 6 段。学生可能会答到第 7 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
不作解释。
2、好,请男生齐读第 4、 5 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 (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
显出自然)
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一是比较(衬托) ,设置情景(比喻) ;二是具体展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
回答, “摇篮”的比喻、 “温和的香片茶” )
(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 ?有什么问题没有?
明确: 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 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 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 方, 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那里的一石一水, 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
感。 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 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
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 6 小节, 男生思考并回答: 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
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 ,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
生活;接近自然)
5、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
人的院子、 墙根, 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过
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提示: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 有人曾问舒乙, 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
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 ;二是“他是
一个满族人” ;三是“他是一个穷人” ;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 ;五是“他生于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
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明确: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 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 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 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 老舍把笔

《想北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