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doc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老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而案头工作只要5分钟。
  下面就我个人在备课方面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切磋。
  一、 细读一遍,抓住根本
  备课肯定要先读教材,但我初次接触课文时,并不多读,而是只读一遍。读多了,对课文所有内容结构的"枝枝叶叶"都了然于胸,反而不知道该讲什么,怎样讲了。我读这一遍,是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的。读完了,就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取这篇教材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和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只读一遍就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应该就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铺叙的,是文章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些,就抓住了主干。
  如《曼谷的小象》,读完后合上书一想,脑子里逐步出现了这些形象;曼谷郊外绿油油的禾苗,点缀着野花的草地,天空中不断变换着色彩的晨雾,一个漂亮的泰国妇女,一头乖巧听话的小象,一阵悦耳的铃声,一件友善助人的事情......所有这些,在我脑海中形成一幅和谐唯美的图景。真美啊!我不由得赞叹。于是,我意识到:作者把这么好的东西都集中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中,他就是要表达一种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一个"美"字是我对教材最重要的认识。有了这种根本性的认识,教学方法的就只是也就应刃而解――抓住这个"美",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体味美、享受美、从而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有了这样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教学的基本策略之后,打开书来再读。一是对已有认识进一步印证,二是从教材的章节语句中了解作者对这些"美"是怎样具体表达的,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就准确地抓住了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文字,使语言工具与人文因素在教师的教学认知和教学操作中达到统一。
  再如《她是我的朋友》,读后回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的表现。他时而勇敢、坦然,时而以胆怯畏惧。为什么?因为他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而这"生"与"死",这两个字带出了人性(虽然是一个小孩子)的复杂与矛盾。这时,教学的"方略"已在我脑中形成:①在读中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或曰故事梗概);②在此基础上提问:其实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字,谁知道是哪两个字?(板书"死""活")③引导学生在感情地读课文中有关"死"的段落或句子(小姑娘和阮恒都面对着死,但主动选择权在阮恒,而小姑娘是被动的);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阮恒输血过程的有关课文,并提问:阮恒在输血中,他内心也始终存在着两个字?(板书"勇""怯")⑤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阮恒既怕以不怕的情感;⑥引导学生认识阮恒虽然害怕而又勇敢献血的情感动力――回扣文题"她是我的朋友"。
  这样讲下来,教师始终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感情和情感的体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读一遍"中还需要在把握主体内容的同时,把握文章的结构方法或表现手法。如《金色的鱼钩》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