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议
按照财政部的部署,我国所有的国有企业将从2005年全部要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它将是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国有企业财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将建立更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会计信息质量。
一、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国所有国有企业从2005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该看到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事先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制订出了《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解答,直接为广大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较好的条件。再次,先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结合国有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所以,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条件是成熟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没有全面执行和有效运作,有的企业是有选择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部分条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会计及其他业务人员感到工作量大,企业主要领导担心影响考核指标完不成,影响自身利益,往往执行起来打折扣。《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要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要正确计算这些减值准备,会计人员必须要获取大量的会计业务信息资料,又要具备较好的业务判断能力。如对债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及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对固定资产由于市价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要逐台逐项计算;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市场销售价格低于成本要逐项计算存货成本不可收回部分的损失等。这些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是相当繁重的,并且还不是会计人员专业所能完成的,需要其他专业人员配合才能实施。计提和冲减减值准备的工作量太大是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一下难以适应的,有的企业领导则认为,计提了减值准备就影响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一些经济指标,影响了任期绩效;还有的甚至认为,日常核算中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利润减少了,而企业所得税却不能相应减少,企业没有取得利益所以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只考虑了眼前利益,片面理解或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减值准备掺有水分,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正质量。
2、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会计基础工作差,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只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缺乏敬业精神,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消极对待。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缺少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所要求具备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不能适应。
3、有些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本身没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需求,无须保证其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无关紧要;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只是会计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探讨
为了在所有国有企业顺利推行《企业会计制度》,
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议(DOC 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