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岳口天南初级中学 郑琼娥
教学目标:1、认识驳论文。
2、学习驳论证的反驳方法。
3、学习学习用反证法间接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驳论证的反驳方法
2、间接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中读到鲁迅先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是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兴盛、腾飞的坚强战士。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
二、资料助读
①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掉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御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②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批驳对方的论证不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无内在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找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三、品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支撑错误观点的依据。
只夸地大物博
只希望国联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一味求神拜佛
2、指名朗读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这些人信地信物,信国联,说明他们曾经有过什么力?
②从四、五自然段看,这些人信神信佛,说明他们正发展着什么力?
信地 信物 信国联 ——他信力 曾经有过他信力 正发展着自欺力
信神信佛 ——————自欺力
③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作者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所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否认对方的观点。这是驳论的一种形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的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明断是非,拨乱反正,所以驳论证比驳论点、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
3、学生读六、七、八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用来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