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高一教案.doc烛之武退秦师高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尽量自主解决翻译问题。
2、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并理解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 文言知识的积累。
2、 烛之武劝说之词魅力探讨,分析、把握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假设一个情形,如果日本想攻打朝鲜,但是又缺乏正当的理由,于是它就把美国拉着,现在国难当头,朝鲜需要派一个人去劝美国退兵,这个人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说?
(设计说明:因为课文讲述的故事所处的年代比较远,学生可能没有多大感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我就地取材,把学生安排在这样一个假设的情景里,希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二、自主预习,小组讨论
教师按照小组数把标题、文章翻译等任务分配到小组,并要求小组讨论,特别是重点文言知识必须在翻译的时候明确出来,如果本组有疑问,可以指出来,由其他组解决。
学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在进行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之前,我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文言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了一下,因为根据我的调查,初中语文很少说这些,考试也不要求,但是高中的学习却需要这些。而本课预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就是想检查他们之前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三、预习检查,疏通文意
学生分组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使……退却(
烛之武退秦师高一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