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节 软性下疳.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 软性下疳
  软性下疳是感染软下疳链杆菌(杜克洛嗜血杆菌)而引起的外生殖器化脓性疼痛性疾病。由于其表现的症状与一期梅毒硬下疳相类似,但下疳硬度较软,故各之软下疳,以示区别。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房事不洁,湿热毒邪侵染外阴;或欲火内炽,湿热素盛,以致败精化毒,外犯前阴,发而为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但亦可通过非性接触途径传染。
  【辩证施治】
  根据病程的发展,本病按疳疮、横痃分期论治,同时,应结合西医抗菌疗法进行治疗。
  一、疳疮
  通过性接触被感染后,经潜伏期1~7天后,开始在入侵的阴唇,阴蒂,阴道口发生红色斑疹,水疱或脓疱,中心软化形成脓疮,迅速形成浸润性溃疡。溃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薄,不整齐,触之较软,周围有炎症性红晕。溃疡基底凹凸不平,有较多的脓性坏死性分泌物,溃疡附着猪油样苔膜,去除后可见高低不平的肉茅增生组织,触之有疼痛感,易出血。由于性接触的方式不同,软下疳也可发于肛门、手指、口唇、舌、乳房等部位。
  (一)湿热蕴结
  「主证」 除上述疳疮之症外,发病急,患处红肿热痛,小便艰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毒邪侵染,湿热蕴结。
  「治法」 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方药」 解毒木通汤(《外科正宗》)加味。
  木通 黄连 龙胆草 瞿麦 滑石 山栀 黄柏 知母 芦荟 甘草 灯芯 土茯苓 鱼腥草 蒲公英
  本方为解毒木通汤加土茯苓、鱼腥草、蒲公英。
  方中黄连、龙胆草、黄柏清热燥湿;山栀、甘草、知母清热泻火;土茯苓、鱼胆草、蒲公英清热解毒;芦荟泻火通便;木通、瞿麦、滑石、灯芯清热利湿。
  (二)热毒内炽
  「主证」 疳疮溃烂成疮,脓血淋漓,臭秽难闻,患处红肿疼痛,小便艰涩疼痛,伴见一组里⑻之症。
  「病机」 热毒内炽。
  「治法」 泻火解毒。
  「方药」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加味。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黄连 黄参 黄柏 栀子 大黄 土茯苓 连翘
  本方为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大黄、土茯苓、连翘。
  方中诸药皆为清热解毒,泻火疗疮之品。
  (三)阴虚火旺
  「主证」 疳疮溃烂,久不愈合,伴见一组肾阴虚⒂之症。
  「病机」 肝肾亏损,阴虚火旺。
  「治法」 滋阴泻火,补益肝肾。
  「方药」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山茱梁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土茯苓 地骨皮 玄参
  本方为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地骨皮、玄参。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丹皮清肝凉血;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地骨皮清退虚火;土茯苓解毒利湿;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玄参滋阴清热,解毒疗疮。
  二、横痃
  软下疳大多伴发一侧或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种局限性淋巴结炎称为“横痃”,多发生于疳疮症状之后2~3周,初起如杏核,渐大如鸡卵,触之较软,疼痛剧烈,表面显著潮红,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伴见高热、头痛。破溃后外形如鱼之口,中医将发于左侧者称为“鱼口”,发于右侧者称“便毒”。一般要经过1~2月后,形成疤痕而愈合,亦有少数形成窦道者。
  由于横痃又是第四性病、第五性病淋巴肉芽肿的共有症

第三节 软性下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