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淡淡笔墨浓浓情】笔墨传情.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闺房记乐》的确如老朋友促膝话家常,亲切地感受到作者将浓浓的爱情,融会于淡淡的笔墨之中,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传神的白描,多侧面地展示了作者眼里、心中的爱妻陈芸其人和情投意合的夫妇生活之乐的画卷。      《闺房记乐》是沈复的《浮生六记》之一记。   沈复(公元1763―?)字三白,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一生未当过官,或习幕,或从商,浪迹江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文人。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的散文作品,原书六卷,现存仅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等前四卷,后二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佚。   《浮生六记》情真意切地记叙了作者夫妇间甜蜜的爱情和平凡家居生活的乐趣、生平的坎坷遭遇,以及各地游历的见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的束缚,以及主人公们的悲欢离合。一乐一愁,一趣一快,皆出肺腑,文辞优美,风格清新,又略带感伤情调。前人曾有“幽芳凄艳,读之心醉”的评语。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也难免一些不健康的情趣。   《闺房记乐》之难能可贵,也正在于表现了真情性,反映了真面目。文中一反中国古代文人于“闺房之情”总是“秘而不宣”的迂腐、乃至虚伪的传统观念,十分大胆、坦白地如实表现了夫妇之间深厚真挚的爱情。字里行间,深情厚意,不矫情,不造作;质朴坦荡,不忌讳,不妆饰。   读《闺房记乐》的确如老朋友促膝话家常,亲切地感受到作者将浓浓的爱情,融会于淡淡的笔墨之中,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传神的白描,多侧面地展示了作者眼里、心中的爱妻陈芸其人和情投意合的夫妇生活之乐的画卷。通篇紧紧围绕一个“乐”字、极力突出一个“乐”字,记事、写人、抒情,真是其乐无穷。   一乐爱妻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那可是一首七言八十八句,凡六百一十六言的长诗啊,可见陈芸的记忆力是何等惊人!“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这里虽然仅引陈芸诗中一联,但从动人的佳句、凄切的柔情和工整的对仗中,可想见陈芸的诗歌才华;可见“叹其才思隽秀”的赞语不虚。“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真是心灵手巧!   二乐爱妻勤劳俭朴。由于四岁时便失去父亲,家徒四壁,陈芸自小养成了勤劳俭朴的美德。“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全靠纤纤十指的女工劳作,不仅供给三口之家的日常费用,还要供弟弟克昌上学,谈何容易!在其堂姊出阁的大喜日子里,“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不仅可知家中生活之拮据,尤显出陈芸朴素之美。新婚蜜月中的新娘子“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这一下意识的举动,也能形象地照见陈芸平日的好习惯。“喜用茶泡食芥卤乳腐”,而谓“腐乳取其价廉而可粥可饭,幼时食惯”――不忘本也。   三乐爱妻美丽温柔。文中对陈芸的肖像着墨极少,但仅仅从前后所涉的“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以及“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寥寥数语,也能让人窥见陈芸的丽质。至于陈芸的温柔、贤惠、达理,文中则有诸多的展示。或概括叙述,或展开细节,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以“……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一例,最为感人。   四乐爱妻体贴入微。文中对此更是浓墨重彩,饱含深情地展现了不少典型的事例、动

【淡淡笔墨浓浓情】笔墨传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6-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