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性好的合金 A、易于充满薄而复杂的铸型型腔, 便于浇注出轮廓清晰的铸件, 减少浇不到、冷隔等缺陷。 B、有利于液体金属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与排出,减少气孔、夹杂缺陷的产生。 C、有利于对合金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 从而减少铸件中诸如缩孔、缩松及凝固后期所产生的热裂纹等铸造缺陷。 2、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合金的种类、成分、结晶特征及其他物理性能。 3、铸型填充条件液态合金充型时,铸型的阻力将阻碍合金液的流动,而铸型与合金液之间的热交换又将影响合金保持流动的时间。故铸型对充型能力有显著影响: A、铸型的蓄热能力 B、铸型的温度( 提高铸型温度, 减少铸型和金属液之间的温差, 减缓了冷却速度, 可提高合金液的充型能力) C、铸型中的气体 4、浇注条件 A、浇注温度(吸氧量增加,氧化严重,容易导致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粘砂、粗晶等) B、充型压力(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说手的压力越大,起充型能力越好) C、铸件结构 4、铸件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方式 B、糊状凝固方式 C、中间凝固方式 5、凝固过程中,一般存有三个区域,即液相区、固相区和液固两相区,其中液固两相区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最显著 6、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 A、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 B、铸件结晶时的温度梯度 7、铸造合金收缩经历的三个阶段 A、液态收缩 B、凝固收缩 C、固态收缩 8、影响铸造合金收缩的因素 A、合金的化学成分 B、浇注温度 C、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9、缩孔的形成缩孔总是出现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的部位, 其内表面粗糙, 形状不规则, 多近似于倒圆锥形。 10、缩松的形成缩松是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孔洞,可分为宏观缩松和显微缩松 11、缩孔、缩松的防止措施 A、采用定向凝固的原则 B、合理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内浇道位置及浇注工艺铸件的浇注位置要符合铸件的凝固原则 12、铸造应力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以下三种 A、热应力 B、固态相变应力 C、收缩应力 13、铸件壁厚不均匀, 凝固冷却后其内将产残余内应力, 其性质为: 横截面积较大的厚大部分受到拉伸, 产生拉应力; 而横截面积较小的细薄部分受到压缩, 产生压应力, 铸件的壁厚差别越大,合金的线收缩率越高,弹性模量越大,则铸件内产生的热应力就越大。 14、铸件铸出后存在于铸件不同部位的内应力成为残留应力。 15、铸造应力的防止和消除措施 A、采用同时凝固的原则 B、提高铸型温度 C、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D、进行去应力退火 16、铸件变形的防止 A、采用反变形法 B、对于那些容易产生切削加工变形的铸件,一定要先进行去应力退火,稳定铸件尺寸,以消除切削加工变形造成的废品 C、设置工艺肋 17、铸件的裂纹及防止 A、热裂 B、冷裂 C、裂纹的防止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铸造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 故消除和防止铸造应力的所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防止裂纹缺陷的产生。合金凝固温度范围的宽窄决定了合金凝固收缩量的大小,合金的凝固范围越宽,其绝对收缩量越大,产生的热裂倾向就越大;反之,热裂倾向越小 18、铸件中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铸件中的偏析可分为晶内偏析、区域偏析和体积质量偏析三类 19、根据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 A、白口铸铁 B、灰铸铁 C、麻口铸铁 20、根据铸铁中的石墨形态可分 A、普通灰铸铁石墨呈片状 B、蠕
热加工重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