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塑料制品的后处理
塑料注射制品的后处理
塑料注射品脱模后,为改善和提高制品性能,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如废边修理、热处理(退火)、调湿处理、抗静电(表面)处理、模外固定冷却、(热固性塑料制品)表面抛光处理等。其中,主要是热处理,调湿处理及模外冷却处理。
热处理(退火)
热处理是将脱模后的注射制品,在规定温度环境中静置一定时间,然后再缓慢冷却到室温的后处理方法。亦称为退火。
注射制品进行热处理的主要作用:
1)消除一部分内应力。塑料在注射成型过程,不可避免地因混炼塑化不均,充模速率及冷却不均,而产生不均匀结晶、取向和收缩,导致生产内应力,使制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出现力学性能下降,表面出现银纹或裂纹等缺陷。注射制品通过热处理,可使强迫冻结的分子链得到松弛,取向的大分子链转向无规位置,从而消除一部分内应力。
2)提高结晶型塑料制品的结晶度,稳定结晶构型,从而提高制品的弹性模量、硬度,降低制品的断裂伸长率。
并不是所有注射制品都要进行热处理。像聚甲醛一类分子链柔性较大或玻璃化温度较低的制品,其制品内应力能缓慢地自行消失,还有些制品的使用要求不高。它们可以不进行热处理。但是,那些带有金属嵌件、厚壁制品、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制品,分子链刚性较大,内应力不易自行消失的塑料制品,应该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将制品置于恒温加热液体介质(如水、矿物油、甘油、乙二醇、液体石蜡等)或在热空气循环恒温烘箱中静置一定时间,然后再缓慢地冷却到室温(若冷却太快,有可能重新产生内应力)
不同的塑料注射制品,应设定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一般,热处理控制在制品使用温度以上10~20℃或低于其热变形温度10~20℃;冷却速率,厚制品为10℃/h,薄壁制品为50~
60℃/h;热处理时间,可以低温时间长,高温时间短为原则,通过试验设定。常见塑料的退火条件见表8-10
调湿处理
调湿处理是将脱模后的注射制品,即刻置于热水中一定时间
塑料制品的后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