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地震勘探: 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 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 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 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 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 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 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波形曲线: 选定一个时刻 t1,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就得到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 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 在水平界面情况下, 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 t1 得到 x/2 处的 t0 时间, 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 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 是检查对比质量, 连接层位, 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 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 测线网的闭合, 时间闭合几何地震学: 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 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 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 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 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 其值为根号下 λ h. 时距曲线: 从地震源出发, 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 t 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 x 之间的关系剩余时差: 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 tom 之差. 绕射波: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 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 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 再次发出球面波, 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 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 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 各道的信息, 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 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 一个完整波形的第 i 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 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 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 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 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 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条件为: 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 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 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 波形趋于稳定, 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 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 波形逐渐稳定, 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 界面水平情况下, 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 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 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简答: 1. 简述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 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折射. 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 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 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 接收反射波, 然后进行一些处理, 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 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 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 野外数据采集 2 室内数据处理 3 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 具有高精度的优点, 但耗资大. 2. 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 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 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 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 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 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 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 . 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 并指出有何缺陷? 1 地震资料采集 2 进行室内的解编, 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 3 道编辑, 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 4 观测系统的定义 5 切除处理 6 静校正, 消除地形等的影响 7 滤波 8 振幅校正 9反褶积, 提高分辨率 10 速度分析和动校正 11 水平叠加, 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 其缺点是: 当界面倾斜时, 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 动校正, 水平叠加, 其实并不是真的反射点叠加, 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 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 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 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 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 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