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以下是wtt整理分享的品读论语心得有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篇一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应该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接受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应该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经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么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必须治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应该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C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