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战国策》第四章《战国策》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大解放个人奋斗改变社会地位描写的对象从诸侯卿相转向平民精英写人的文学由自然趋向自觉散文的辞赋化由此而起第四章《战国策》《战国策》的属性: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纵横家书, 兼具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双重性质, 可读性很强, 是代表着战国时代文风的一部重要著作。第一节战国时代与《战国策》(1) 战?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起于公元前 476 年即周元王元年,止于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天下,共计 255 年的历史。郭沫若以公元前 404 年田氏代姜为界, 范文澜以公元前 403 年三家分晋为界,后推 70 余年。战国时代的特点。第一节战国时代与《战国策》(2) 《战国策》的成书。《战, 作者大多是纵横家,也有其他人,属于集体创作的结集。刘向整理编辑成书。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刘向所见书名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刘向整理编订为 33篇, 近 500 章, 定名为《战国策》。编次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第一节战史时限:上接春秋末年,下讫秦朝统一。《战国策》作者问题的异议。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上下编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和《汉书?蒯通传》有关记载,认为《战国策》的作者是秦汉之际的策士蒯通。许多学者否定此说。第一节战国时代与《战国策》(4) 《战国策》的流传和注本。东汉高诱注、北宋曾巩校补、南宋姚宏续注、鲍彪新注、元吴师道补正、清黄丕烈札记。今本《战国策》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的校点本。《战国纵横家书》。 197 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与《战国策》同类的文章,经整理编订为《战国纵横家书》,分为 27 章。第二节《战国策》的思想内容(1) 《战国策》属于纵横家思想, 以纯粹的利害关系取代儒家的道德说教, 是对周初以来传统礼制的解放。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写士人的活动。策士:朝秦暮楚,唯利是图,主观上追求富贵,客观上安定社稷。纵横家为各国连横合纵, 诸如苏秦、苏代、苏厉、张仪、范睢、蔡泽等。他们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能言善辩, 忍辱负重, 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同时, 化解了不少战争, 对社会安定有贡献。第二节《战国策》的思想内容(2) 《战国策》以描写纵横家的言论和活动为主, 纵横家既是分裂的产物, 也是分裂的因素。有的策士不是朝秦暮楚, 而是专为某个国家或主人出谋划策,如《楚策四?庄辛说楚襄王》和《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等。勇士: 已诺必称, 不爱其躯,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如《赵策一?豫让刺赵襄子》, 《韩策二?聂政刺韩傀》, 《燕策三?荆轲刺秦王》等。第二节《战国策》的思想内容(3) 义士:不畏权势,不慕富贵,为人排难解纷,不图感恩回报。《齐策四?颜斶说齐王贵士》——说以尊贤重士,自己返璞归真, 安步当车; 《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义责魏将懦弱,鼓励赵人抗秦, 排难解纷,功成身退; 《魏策四?唐且不辱使命》——“流血漂橹,伏尸百万”与“流血五步,伏尸二人”。义士的道德原则与儒、道、墨家有某些相近之处,却不属于某一家。作者同样欣赏,作倾情描
第四章《战国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