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绪论 1 、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 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2 、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3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4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5 、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7 、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形成, 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后天获得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8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9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 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 10 、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 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 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 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11 、在人体整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 ,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 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 改变其调节的强度, 形成一种调节回路。人们常常用反馈( Feedback )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12 、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即称为正反馈。 13 、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弱控制装置对受控量的影响称为负反馈。 14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机制,实现这一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5 、在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 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16 、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前馈。如赛前状态。 17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18 、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 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19 、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 最小) 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第一篇肌肉的兴奋与收缩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1 、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 、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 、阈刺激: 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4、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 可得出一条曲线, 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5、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长,都不能样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6、时值:是指以 2 倍的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作用时间。 7、“全或无”现象: 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 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 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 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8、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9、神经肌肉接头: 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10、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 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11、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及一次机械性收缩。 12、强直收缩: 是指每次刺激是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 肌肉是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第三章呼吸 1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