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评英美的陪审团制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评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这就使得能存续至今的陪审团制度具有合理性、成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英美等国家倡导的司法公正、保护人权的重要标签。但任何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管其有多完善, 都有“阴暗面”。好的制度若经过正当程序, 自然会维护司法公正、保护人权, 但所谓“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若被“有心人”抓住漏洞, 利用其以达到不当意图,“良法”也会变成“恶法”。这就是需要我们辩证的地看待好的制度。下面我从两个有关陪审团制度的影视谈谈我的看法。一、《十二怒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纽约青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 法庭有确凿的证据及目击证人, 毫无疑问地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然而, 12 名陪审团人员经过激烈的讨论后, 由一开始的 11 名陪审员坚信有罪到后来发展到一致认为无罪的惊人逆转, 最终这个青年被定为了无罪。这部电影的核心部分集中在陪审团讨论的过程。一开始, 几乎所有人都坚信该青年有罪,认为所有的不利证据都指向他,毫无疑问, 该青年必是杀人凶手。然而, 有一位陪审员却提出不同的看法, 认为作为陪审团不能如此草率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至少要经过慎重的讨论再做出决定。就在这以一对十一的悬殊票数中, 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 通过证人证言虚拟地重现案发现场、心理推理、细节观察等途径, 一个又一个的合理疑点付出水面,最终持有罪观点的陪审员被说服, 一致同意无罪的决定。从这个讨论过程中, 之所以会出现惊人的扭转, 是因为有一条指导刑事法庭的原则, 即法庭必须排除任何合理疑点而确定被告的罪行。那位陪审员就是利用这点原则来挽救青年的性命。从中可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陪审团对整个审判的决定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陪审团制度呢?在美国,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但是不满 21 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 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在法律对陪审员资格的诸多要求中, 并没有关于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方面的限制。换言之, 陪审员在进行评判和决定的过程中, 所凭借的原则或者标准不是法律而是每个公民心中所固有的价值观念, 即撇开法律仅从道德和内心的正义出发, 这个内在的尺度可能受到环境、地域、宗教、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 12名陪审员以他们因人而异但核心上又高度一致的道德价值标准下做出的裁判,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民意, 也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十二怒汉》这部电影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陪审团的魅力所在。陪审团成员以普通人的视角, 凭着自己的阅历与良知, 让司法判决有了更多的民意呼声,不再让司法成为决定人好恶生死的唯一标准,让司法判决更具人性化。而且, 陪审团制度使得法官的审判和定罪相分离, 有罪与否, 全权交由陪审员定夺, 避免了司法腐败, 使得司法更具公正性, 也避免了舆论对司法的诟病。然而, 从这部影视中我又看到了陪审团的缺陷。一般来说, 陪审员对案情的判断大部分来自呈堂证供,若在法庭上双方辩护律师以及法官均未意识到证据的疑点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陪审员只能根据法庭中既定的事实, 定向思维地去做出判断,就如该影片中一开始

浅评英美的陪审团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