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教材附录部分《怎样读诗》划的重点内容。教师检查并加以巩固。结合上节课对于词的复习引入对《沁园春 雪》(题目)的学习。明确写作时间。
二、简介作者。
就你所知道的,说一下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革命领袖等,那毛泽东的个性特点怎样大家可是知道?(插图,字:萧洒、刚中有柔,性格:豪情满怀、气魄宏大而又带有柔情)真是字如其人,毛泽东的这种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我们还可以通过他的《沁园春 雪》来感受。
三、检查预习。
齐读全词。
四大文明的古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提示:最后一句。)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作用。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四、重点学习与训练,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毛泽东笔下的雪后北国,你最喜欢哪个句子的描写的画面?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我最喜欢的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读着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引导: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
沁园春·雪[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