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货币需求
. 金融学院
2
货币需求的含义
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
从一个社会出发,仅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所必需的货币量
从微观个体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探讨的是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第1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3
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真正含义:在某人拥有的财富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那部分财富就构成了其对货币的需求,而各个微观主体所形成的货币需求聚集到一起便成为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同时,在今天的纸币流通时代,我们所考虑的是实际货币需求。
个人的货币需求
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第2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4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状况 收入水平的高低
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
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与机会成本
市场利率与利率预期
信用的发达程度
消费倾向 社会商品可供量
物价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制度因素
心理因素
其他因素
第3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5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
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
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程度);
通过计量研究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
测算货币需求量,作为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依据。
规模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
其他变量
第4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6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必要量规律
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金属货币
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商品进入市场前是否有价格?
·商品是第一位的,还是货币是第一位的?
·货币是否参与一次交换就会推出流通领域?
第5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7
在考虑到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后,马克思又将货币必要量公式予以了修订:
待实现的 - 本期赊销商品 + 到期该支付的 – 互相抵消
流通中的 商品价格总额 的价格总额 商品价格总额 的金额
货币必要量 同一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平均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
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经济体内拥有足够大的金属储量和产量
纸币本身
没有价值
因为流通
才有价值
纸币不能
自发调节
只能适应
客观需求
纸币价值
的变化:
平值
升值
贬值
遵循货币必要量规律
第6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8
几点启示:
(1)货币必要量规律反映的是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
(2)金属货币制度下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多少金币实现它。
(3)反映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4)纸币流通条件下,无论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需要的金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会随纸币的数量而涨跌。
(5)实际测算困难,主要进行定性分析。
第7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9
二、传统货币数量论
早期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名义国民收入和物价的关系,不是直接研究货币需求。
一般认为,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的交易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Irving Fisher, 1867-1947
第8页/共71页
. 金融学院
10
(一)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
探究是什么决定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需要的货币量。
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全部商品交易量。若M为流通中的平均货币量,V为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则有交易方程式:
结论: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会引起物价水
货币需求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