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体会.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
桑杭小学 吴云良
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 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 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 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本书《论写作教学》一文的阐述更是精辟,谈到写作,叶老这样说: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叶老正是想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积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当学生对生活 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 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快乐 和轻松,
目前的作文现状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写不出一句话 来,或文章空洞无物、或每每以 作文大全”或作文大宝”类书籍中去 套作 无话可写”。难教、怕教,难写、怕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 态。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有效地积蓄丰富的生 活体验,以使其 不吐不快”呢?联系平日教学实际,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 面做起: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 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 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 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
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 尽地流注出来。”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 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生活中多是些平淡零碎的小事,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方可积蓄丰富的生活体 验。
我们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及 时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物。并与日记紧密结合,让学 生及时的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由表达心中的 喜怒哀乐,以培养良好的观察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 源”。自然就有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 清水”、活水”了。我会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丰富自己的 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会引领学生 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身心发现美,体验美,用笔描绘 多彩的生活。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
桑杭小学 刘玉杰
《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给我的启迪还有很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等于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想,总结自己一时收获、得失;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自然,认识生活,开阔视野,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锻 炼思维能力。
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阅读是 写作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的一个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着眼于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作者用 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积蓄。叶圣陶认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 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关键是用这些阅读材料作为榜样,给学生 以长久的濡染,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充实自己“胸中的积蓄”,去发表“胸 中的积蓄”。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 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 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 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 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 “定位”即定
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或写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 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 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组织了活动,也指导学 生留心观察了,但总有一些学生临到作文还是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这也 是学生认识分析能力欠缺所至。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锤炼学 生思想。
锤炼思想,一方面是指要提高学生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即 批判、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生活、对事件、对问题有自己的见 解;另一方面是指发现思想、创造思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即学生能从不同 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分析问题,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作 文必“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6-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