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梅毒的治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梅毒的治疗梅毒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目的早期明确诊断, 及时治疗, 用药足量, 疗程规则。因晚期梅毒治疗时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治疗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同时性伴要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无论是获得性还是先天性梅毒, 驱梅治疗的目的在于消灭体内的螺旋体, 使受损组织尽可能恢复正常, 应力争局限性或弥漫性梅毒肉芽肿浸润的吸收, 避免或尽少形成瘢痕。对晚期梅毒要求减轻或解除症状, 阻止病情发展, 但不要求血清阴转, 梅毒血清试验只是免疫反应,并不表明梅毒螺旋体是否已经消灭。抗梅毒的药物梅毒的发现、传播前后大约有 500 年的历史,梅毒的治疗药物同样在不断探索、更新, 有许多药物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梅毒治疗最早采用汞、铋、砷等重金属, 1943 年青霉素发现并成为梅毒的一线治疗药物, 开创了梅毒药物治疗的新纪元。近半个世纪, 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阿莫西林等相继用于梅毒治疗, 但青霉素仍然是目前各期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武汉现代泌尿外科医院医生将治疗梅毒的常用抗生素简介如下: 1. 青霉素青霉素用于梅毒治疗虽然已逾 60年, 至今为止尚未有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的报道。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抗菌活性, 为杀菌药, 水剂青霉素( 即青霉素 G) 注射后吸收快, 半衰期短. 脑脊液通透性好, 排泄也快。青霉素类药物对病原体有抗生素的后效应作用, 其药物浓度越大, 与病原体接触时间越长, 则后效应作用越大。故应用水剂青霉素应以增强后效应作用为原则, 可增加剂量和用药次数, 减慢排泄, 疗程稍延长。可按 120 万U,每日 3次, 肌内注射, 加服丙磺舒每日 1g,分2 次服, 20d 为1 个疗程。对神经梅毒的治疗应选用水剂青霉素, 为确保血内药物有效浓度, 改用静脉滴注,每4 小时 1次, 连续 10d , 完成后再补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 1 个疗程。青霉素 G 是治疗神经梅毒和妊娠梅毒疗效肯定的唯一药物。 2 .苄星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白色结晶状粉末,极难溶于水,吸收排泄皆慢,血中有效浓度维持较久(约 7d) ,但血中浓度偏低且不恒定。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 240 万U 后, 4h 达血清高峰浓度, 14d 血清浓度为 μg/ ml, 28d 血浆中仍可测到药物, 脑脊液通透性差。由于该药不能进入脑脊液,故不能用于脑脊液有异常者。 3 .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不易吸收,肌内注射 30万U后2h 可达血清高峰浓度,为 μg/ ml, 24h 仍可测到药物, 脑脊液通透性差。这是由于普鲁卡因青霉素基质为花生油及蜂蜡, 为了镇痛及使吸收缓慢, 油剂中加有稳定剂单硬脂酸铝及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使用剂量为 60万 U/d ,一期梅毒总量 600 万U ,二期梅毒 1 200 万U。对先天梅毒 2 岁以下的患儿, 30万 U/(kg . d), 总量<300 万U;2 岁以上 14 岁以下的患者 25万 U/(kg . d) ,总量<600 万U 。部分患者吸收不好,局部产生硬结,甚至引起无菌性脓肿, 致使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而导致治疗失败。该药不能注入血管, 误入血管内可于注射当时或数分钟内发生濒死、恐惧感、精神紊乱、幻视、幻听、心悸、发绀、畏寒及四肢颤抖等症状, 但神志清楚、血压不降。此反应不属过敏反应,

梅毒的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qw8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