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
大冰体。 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 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 冰川从源头处得到
大量的冰补给, 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 冰补
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 一般冰川为舌状,冰
川面往往高低不平, 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 即冰隙。 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 5 次扩张。 在我国, 据李四光研究, 相应地出现了
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 4 个亚冰期。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 1630 万平方公里,占地球
陆地总面积的 11%。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 、昆仑山、天山、祁连
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 57069 平方公里。
冰川期,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所覆盖的时期。最近
的冰川期在更新世, 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 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在
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发现有两次冰川期。 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二迭纪, 冰川的遗
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 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 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 中生代和第
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
地球自诞生后, 气候也一直在变迁中。 地质年代中地球的气候是温暖和寒冷交替著出现。
在数十万年以上的极长周期气候中,有大冰川气候周期和冰川时代气候周期。
在震旦纪(大约六亿年前)以前地球上的气候,我们目前并不清楚。从六亿年前前古生
代震旦纪起一直到一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止, 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 第
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 距今约六亿年; 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 — 二叠纪大冰川期, 距
今约 2~3 亿年; 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 距今约 200 万年。 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
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
在第四纪大冰川期气候中,目前我们已经确知其间气候仍是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这段
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并不一致, 不过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 第四纪北半球大部有四
次冰期、三个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北欧则有五次冰期、四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建于 1989 年, 占地 195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750 平方米, 冰
川馆是研究我国第四纪冰川学, 弘扬李四光及老一辈地质学家爱国敬业精神, 向广大观众介
绍地质科普知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坐落于北京西郊翠微山下第四纪冰川擦痕处, 是世界上唯一
的以第四纪冰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 冰川擦痕是地质学家李捷在勘测永定河引水
渠地质、地貌时发现的,并经过了李四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鉴定,于 1957 年被确定为北
第四纪冰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