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 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二)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 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 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三)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 90% 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四)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 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 .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 G ,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 G 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 .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 .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 G 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 .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 .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 G 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抗生素的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