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传》的叙事视角 左传的叙事艺术.doc试论《左传》的叙事视角 左传的叙事艺术
[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视角可归纳为三种:史官视角、人物视角和作者视角。这些视角在《左传》编撰成书中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共同勾画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大型历史画卷。[关键词]《左传》;叙事视角;史官视角;人物视角;作者视角[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54-0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先秦时期一部优秀的长于叙事的历史文学巨著。它以惊人的叙事能力,把200多年间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大事,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叙事技巧被后世作家视为典范、奉为圭臬,而作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和策略之一的叙事视角更是不容忽视。考察《左传》全书,编撰者采用了多种视角来对事件进行叙述,这些叙事视角大致可归纳为史官视角、人物视角和作者视角。一、史官视角:真实再现历史《左传》的编撰者是谁,学界争议颇多,但编撰者的身份是史官,却是众家公认的。这种身份决定了《左传》在叙述历史时,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叙事的“实录”原则,以一种冷静、公正、中立的态度观照全局,尽量保留历史的最本真、最原始状态,做到历史事实的真实可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拥有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对历史上的人和事无所不知,只有这样,编撰者在编写时才能统揽全局,全方位地审视春秋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因此,这种真实再现历史的史官视角便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左传》如实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254年中春秋列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动荡变故,各国统治者的存亡更替,强宗大族间的争权夺势以及诸侯公卿士大夫等各种人物的阴谋、权术和倾轧。不管是编撰者喜欢的,抑或是不喜欢的,都善恶必述。如齐桓公和秦穆公,编撰者对于他们的功德给予肯定,而对于他们晚年的过失也是秉笔直书。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其创立的功业也曾显赫一时,但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却违反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乃至造成“尸在床六十日,尸虫出于户”的悲惨结局,当年的霸主威风荡然无存;秦穆公一生扶弱济贫,以德以礼服人,但是在死时却用子车氏三良殉葬,终“不为盟主”,留下了千古骂名。,《左传》将历史事件同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哪一季,具体到某月某日,都有明确细致的时间标示,仿佛只有这样,事件的发生方有存在的依托,历史事件的叙述也才显得真实可信。如昭公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记叙东周王室“庶孽之祸”这一政治事件,在文体上具有类似于新闻实录的特点,几乎每发生一件事,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充分对应,历史事件也变得真实可靠。,但编撰者的声音并不在场景中出现,从而使得事件的叙述能够自然显示、直接呈现,增强了叙事的客观性。如成公十年楚王与大宰伯州犁的一段对白: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炙。”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
试论《左传》的叙事视角 左传的叙事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