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授问题: 为什么学习哲学 (哲学的作用)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
史?怎样学习哲学史?
一、哲学的日常含义
广义的哲学是指一个学科,在我国目前,它包括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中
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宗教学等 8 个分支学科。
在西方,哲学理论包括 5 个研究领域: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行
而上学。
逻辑学研究思维和思维的理想方法: 观察与反思、 演绎与归纳、 假设与实验、
分析与综合等;
美学是理想形式和美的研究,它是艺术哲学;
伦理学是对理想行为的研究,是人生智慧的知识,是至高无上的知识;
政治学是对理想社会体制的研究,是政治哲学;
行而上学是对一切事物的“终极存在”的研究,是对“物质”的根本属性的
研究(本体论) ,是对“意识”的研究(哲学心理学) ,是对“精神”与“物质”
在感知和思维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认识论) 。
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在当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分支。
狭义的哲学是指哲学的基础理论, 又叫哲学原理, 即我们常说的关于世界观
的理论体系。我们要讲的哲学是这一种。
二、为什么学习哲学
这一问题可以转换为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有什么作用两个问题。
学习哲学史, 首先要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哲学?或者哲学是什么?而这一问
题却恰恰是令所有研究哲学的人感到十分为难和尴尬的问题。 因为自古至今, 不
同的哲学流派、不同的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界定,很难达成共识。也
可以说, 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这是否可以说学习哲学就
没有必要或者没有用了呢?
我们还是从哲学领域中共识程度比较高的看法——哲学是 “理论化的世界
观” 入手,并通过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来分析哲学的特点及作用。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我
们都知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我们不能否定
这个界定具有合理性, 但这里也隐含着一些有待澄清的问题: 其一, 世界观是否
就是人“观” 世界?其二,不同的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世界观,这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面临的世界却只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为何形成
众多的世界观?再进一步, 在众多的世界观中, 我们何以赞成某一个, 而反对其
他所有的世界观?
这里涉及到哲学世界观与其他(主要是科学与宗教)世界观的区别问题。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面对的虽然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人对“自
己”的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不仅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
的去研究世界; 更主要是说,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不过就是对人自己的认识,
它是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 意义和价值的。 相
反,这也就意味着,人总是从对自己的理解中去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所以,哲
学史上就形成了这种情况, 哲学是怎样理解人的, 它也就怎样理解世界; 哲学关 于世界的那些观点,从本质上说,表现的同时就是人对自身的看法。
人之所以需要从世界这一对象出发来理解自己, 是因为人是唯一一个以整个
世界为对象的存在物。 除了人以外, 其他一切事物都只能以有限的自然存在为自
己的对象。 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生存和活动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导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