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
这个作用, 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 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从美学角度看, 只有形成准确的审美趣
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准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 教材中选择了很多适合低段
儿童的、 结构短小、 旋律动听、 节奏明快、 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
做好这项工作。 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 如: 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实
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实行欣赏教学; 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
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
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
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 美感必须是“赏
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 理智、 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
活动, 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 所以,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
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
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
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趣味、 积极实
行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水平和创造水平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 相反的,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
人的兴趣和爱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 因为低年级儿童因为受年龄、 文
化、 生活经验的局限, 审美趣味是狭窄的。 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
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 因而感到兴趣。不过,世界上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 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 人们
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
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 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
向多元化发展。 我们不但要教好本民族、 本国的歌曲、 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
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
尝试: ①创设生日情景: 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 ②教师手持贺卡, 声情并茂地表演 《祝
你生日快乐》, 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
老师唱起来, 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 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
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
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