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纷纷扬扬,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幻映”等词语的意思。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并拓展看图说话和写话训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理清课文的线索。
,学习为第一天白天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的方法。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瑞雪图》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雪景的?(指名回答:“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师板书)师:根据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们为下雪前的图景加上了一个什么小标题?(生答:天气骤冷)
二、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下雪时”的景象。
师:是呀,天气突然变冷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呢?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到句子,并用浪线勾画出来。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句子“这雪下得很大,也下得很稳。”
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指名回答(很大,很稳)。用符号标注出来。
师:联系上下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能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交流汇报。
上文——第二自然段: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纷纷 :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随机学习AABB式词语。
下文——第三自然段
(1)雪花的形态——大片大片、簌簌落落(体会叠词的作用——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时间——一会儿。
(3)声音——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复习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朗读。
抓住“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几个时间词,体会这场雪下得很稳。
师:是的,这场雪不仅下得大,而且下得稳。教师引读: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跟我们平常观察到的下雪情形是多么地相似呀!
师:无论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还是夜里听到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雪下得既大又稳!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或短语来概括第一天夜里下雪时的情景呢?指名。(板书“大雪纷飞”或“山村静夜雪弥天”)
三、 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感受“下雪后”的景象。
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下得时间---(生:好长啊!)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播放课件,感受雪后美景)
师:作者也看到了这些景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嗬!好大的雪啊!”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喜悦、兴奋、惊喜……)指导学生朗读。
师:请孩子们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雪景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
来多读几遍。(停顿一会
瑞雪图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