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1页/共30页
作者简介
(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
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出生于一
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
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
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从少年时代生活就处于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29—41岁)。29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至公元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第2页/共30页
饮 酒
陶渊明
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第3页/共30页
整体感知
再读全诗,理解诗歌大体内容,思考:
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说“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心远地自偏”。
第4页/共30页
2、结合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
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恼,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辨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所居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处闹市如幽谷。
整体感知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第5页/共30页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反璞归真、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人生真谛。
整体感知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第6页/共30页
1、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研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将诗人会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的表现出来,浑然天成,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
“见”字用得好,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无意识的动作,符合“悠然”的情趣,反映了作者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第7页/共30页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小 结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有真意→归隐乃人生真谛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融景情理为一体
意境深远含蓄
第8页/共30页
饮 酒
陶渊明
背诵全诗
第9页/共30页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1230
  • 文件大小600 KB
  • 时间2021-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