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教案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
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者:......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于是。
ⓥ曰:对......说。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
读音: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鞋
【读音】度: 多音字,第二声,量长短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宁可
寓意:
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成语解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切实际,死板恪守的人。
刻舟求剑教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从。
--立刻,急忙,马上。
--刻。
--指示代词,这里。
--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掉下。
--像。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寻找。
--代词,代“剑”。
,其:他的。
,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其:他。
:动词,停止。
:
初级中学一年级语文《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