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 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三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第四篇:为《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导游词第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简洁,让人如入画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一字一句无不激荡着作者对大自然伟大神奇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游记性文章孩子以前接触过,但游记的写作方法学生却没有接触过,尤其是本课的两条游览线索,更有让学生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能讲清入洞的方式和内洞的景象。
2、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的一些表达方法是难点。
感悟孔隙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追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双龙洞!
上节课我们共同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呢?(作者从金华出发,行五公里左右到罗甸,由罗甸进山到洞口,进入外洞,从空隙进入内洞,然后出洞。)
9
这节课,我们就去和叶圣陶爷爷细游双龙洞。
二、品读课文
1、师:此时我们就身在浙江的金华,乘坐上开往双龙洞的汽车,怎样走才能到达双龙洞呢?
出金华城大约五千米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通过地点转移的词,简单一句话使读者知道路线。)
引导: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所见:理解句子“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引导: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用“时而??时而??”造句。
过渡: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洞口有什么特点呢?
2、洞口:
理解句子“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通过列数字和比喻突出了洞口宽大的特点。
过渡:叶圣陶爷爷是怎么从外洞进内洞的呢?
3、由外洞进内洞(孔隙):
孔隙有什么特点呢?(孔隙窄)由于孔隙窄所以进出孔隙的船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哪里读出船小孔隙窄?
(1)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靠工人拉绳子;游人要贴紧船底。
出示句子:??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慢慢移动(到?? 到?? 到?? )
比较阅读:原句改为 “从头到脚都贴着” 行吗?为什么?(通过比较阅读,理解船小孔隙窄,体会用词的妙处。)
(2)有感情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及作者的感受,要感同身受。
过渡: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内洞: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2)双龙洞的由来及溪水的源头。
(3)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读完以后说说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关注详略
师:这么多景物,作者是怎么安排详略的?(孔隙与洞口详细写,洞内略写)你同意这样的安排吗?(阅读盲点:怎样入洞为什么写得很详细,而洞内的景物为什么没有具体写?)
小结:游记内容详略的依据是景物是否最有特点的,对游人是最有吸引力的。
6、总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A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06-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