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培训课件正式版.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本资料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资料请扫描二维码加入安全管理圈VIP
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预防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险源,准确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安全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核心与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安全标准化运行的关键。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风 险 管 理 机 理
危险源识别
确定范围与目标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评价准则
可接受风险

可接受风险

维持管理
监督与审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二、危险源及其识别
术语
危险源 GB/T28001-201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 GB/T28001-2011-“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健康损害 GB/T28001-2011-“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内因
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有害物质数量的多少、能量强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相反,当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常见的
第一类
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外因
一般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有害物质或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考察,使有害物质或能量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包括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总是同时出现的。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因,没有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就无从谈起;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外因,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就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结果,也就是内因通过外因的触发导致事故。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或能量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有害物质的数量和能量强度,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人失误、物故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培训课件正式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na5200
  • 文件大小6.20 MB
  • 时间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