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出阳关无故人.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任教年级:高一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中国古代歌曲
南宁市三十三中 赵艳芳
第一、课前分析与预设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主要通过两首古代歌曲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点。其中两首歌曲都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经典名曲,尤其是《阳关三叠》经当代作曲家改编成合唱曲,可听性更强。
2、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光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并能哼唱其旋律片断。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将这两首古曲和现代歌曲《我爱你,中国》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风格上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古曲的韵味。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古代歌曲的欣赏,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2)、难点:对比《阳关三叠》上、下两阕不同的音乐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上阕旋律。
4、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体验参与法、探究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6、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二、教学流程设计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拓展学习 总结反思
第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千手观音》提出问题:这是音乐和哪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
、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歌曲的发展史:
中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中国古代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调等不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唐、宋音乐中最具时代特色的音乐体裁,就是词调音乐。词调音乐就是音乐与诗词结合的歌曲,它是当时的音乐与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历史上,由于文字的载体千年不绝而音响的载体转瞬即逝,再加上唐、宋乐谱因其符号后人难以识别,造成唐、宋的词调音乐长期失去了音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音乐家的潜心研究,使唐、宋词调歌曲得以再现。(让学生集体阅读中国古代歌曲发展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作品 《阳关三叠》赏析
(1)、介绍名字的来源及“三叠”的结构形式。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歌词是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有“阳关”与“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且演唱时将诗句反复唱三遍,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
(2)、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离别之情)
《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3)、合唱曲《阳关三叠》介绍。
全曲分三大段和一个尾声。此曲原为单曲调后来作家曲王震亚编配成合唱曲。合唱曲中第一、二叠的前段均由两部女声唱出,歌声含蓄而深情,后段合唱进入,抒发送别者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远行的亲友的时时思念之情。第三叠由女高音领唱与合唱共同演唱,送别之情更显激动,千里送行,终须分别,心中无限感伤,歌曲的别离情绪达到高潮。
(4)、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提出问题:你能听出哪一个段落或哪一句歌词重复了三遍吗?歌曲的上、下两阕音乐情绪一样吗?(播放合唱《阳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