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教 育 故 事
——四个锦囊的故事
银川市第十六中学 陈海娟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成就不是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我想,一名班主任的成就不在于为学生制定了多少严谨的制度,而在于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我决定在学期结束前的一个月,在班里开展“自治周”活动,以此来检测学生进入一年来,习惯养成教育的情况,这也是对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效的检验。
这个班共50名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自觉性和集体荣誉感。当我把这样的想法在班里提出来时,立即得到了全体学生的强烈响应,学生们一直表示 他们有信心管理好自己。于是在一顿鼓励和打气之后,我们进入了两天的试行阶段。通过两天的试行,我发现学生们普遍能自觉遵守校纪班规,秩序井然,一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之中,但由于学生们总能看见我的身影,自治的“味”总不是很足,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班干部不敢放手做事,遇到事情即不敢来问我,又不敢自己做主,反而给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趁之机。要知道,现在已是学期将尽,各学科都忙着在准备复习,在这个时候作这样的尝试,一旦不能很好的全面控制,对那些自制能力差、成绩差的学生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这个计划要不要继续实施呢?我犹豫了……现在停下是对全班学生的不信任,也意味着我要失言于整个班级。最终我决定将此计划继续下去,而且要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工程。为此,我着实费了些心思。
班干部是完成这项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做好班干部的指导是当下最关键的事。若把班干部们集合到一起开会协商分配工作,自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方法老套,免不了有唠叨、不信任的嫌疑,又有些例行公事的感觉,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时正好在读《三国》,其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让我突然茅塞顿开,我为什么不能也为班干部们准备几个锦囊呢?这样即能对症下药,又让班干部们有受命自治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更重要的是这里暗含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主意已定,我的锦囊计划便开始实施。
第一个锦囊是给班长的。我班的班长是个女孩子,工作责任心强,也敢于与不合理现象作斗争,但要一个女孩子担起所有的担子,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初中生毕竟还不够理智,尤其是一些小男孩,好动,自制力差,惧威不惧礼,更何况,我本人也是希望女孩子工作应注重工作方法的选择,做到以柔克刚。所以斟酌再三,我给她的锦囊是“因势利导”,特别注明她的工作应在班级利益、班级总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按照班级要求,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准确的说她就是引路者,她的工作以“导” 为主。
第二个锦囊是给副班长的。这个男孩子可以说集优点和缺点于一身,他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的突出,是工作方面最令人放心,但自我管理最不让我放心的人。他集体荣誉感极强,责任心也很重,讲义气,班里男生都怕他,所以他可以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的异常的出色,但同时自制力极差,反复性太大,往往又是他第一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而且,班里还没人能管得住他,真可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不担心他将工作干好,而是担心他总是不能很好的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尤其是和班长的合作,不和谐的合作必然导致不和谐的结局。所以,我给他的锦囊就是带引号的“鼓舞士气”,给的注释是:尽本职的同时,学会配合他人工作,支持一切有利于班级利益的活动和行为,支持一切为班级利益着想的人,并极力给予配合,帮班长壮势气,为同学激斗志,但一切工作要把握
我 的 教 育 故 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