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游戏第一节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第二节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第三节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指导第一节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有关游戏的理论* 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游戏的种类*一、有关游戏的理论什么是游戏(关于游戏的概念) 游戏的理论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 2卷P218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P15 刘焱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毛曙阳在《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四、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一) 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四) 游戏与人格发展(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 、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①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③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五、游戏的种类(一)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分类 1 、感觉运动游戏 2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二) 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1 、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 、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 、合作游戏第二节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创设幼儿游戏场地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一、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关注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自主游戏――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幼儿游戏--幼儿教育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