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学习方法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搞好
学习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
认真清理和研究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对我们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学而时习
孔子主张把 “学”和 “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方法。 “学”就是接受教
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习 ” 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孔子说: “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书读百
遍,其义自见。只有 “学而时习 ” ,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 “说 ” 的效
果。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硬背,机械练习,而
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但思考又不能是离
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孔子曾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 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 “无益 ” 的。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
时积极地进行
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内容。所
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倡导启
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 “告诸往而知来 ” 。
四、下学上达
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贡面前感叹没有人懂得他,并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
我者其天乎! ” 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就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已由低层次的基础性
的学问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对高深道理的把握,这就是所谓 “下学而上达 ” 。在孔子
看来,他不只是 “多学而识之者 ” ,而是由 “多学而识 ” 的 “下学 ” 通过理性思考 “上达 ” 于 “一以
贯之 ” 之 “道 ” ,即由多闻多见等低层次认识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质的高层次认识、达到了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宋代程子十分推崇孔子的 “下学而上达 ” ,把它誉为 “学者须守 ”
的 “学之要 ” 。我们今天治学也应不满足于低层次的认识,要做到 “下学而上达 ” ,不断进入认
识的更高境界。
五、学以致用
孔子认为,要做到学有成效,必须坚持学以致用。他说: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在孔子看来,学《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应用
于 “授之以政 ”、 “使于四方 ” 的实践;如果诵《诗》三百首,却不能成功地应用,《诗》学得
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以致用的,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检验出学习
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六、学以进德
孔子特别看重学以进德这一点。他教育学生不仅重视 “学而知之 ”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增
长知识,而且更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论语 ?先进》记载了孔子所开
的四方面课程第一就
孔子的学习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