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跳远技术原理.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
L = L1 + L2 + L3   (1) L1: 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扳前沿的水平距离。 (2)L2: 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 包括S1和S2两部分。 (3)L3: 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1
L L1 L2 () L3 身高腿长起跳重心高度着地身体姿势 踏跳准确性初速度着地技术动作 起跳身体姿势腾起角空气作用力
2
L1取决于
L1取决于
身高腿长, 和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
3
L2 取决于
L2 取决于
起跳初速度和腾起角, 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和起跳垂直速度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为合速度,合速度的大小就是初速度,合速度的方向就是腾起角, 由于跳远是要获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助跑的水平速度在提高L2值方面就尤为重要, 跳远应以理想的(能完成起跳动作) 最大的助跑速度, 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下, 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起跳腾起水平分速度, 从而提高L2的值。
4
跳远的腾起角
从抛物线远度公式可知,抛射角为45°时射程最远(在真空条件下, 发射点和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实验结果), 但跳远不能达到45°, 因为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 垂直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可达10m/秒, , 而且离地和着地的重心又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因此跳远的腾起角不可能达到45°,通常在18°-24°。(跳高腾起角约为45°-55°之间).
5
L3
L3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决定, 起跳时, 起跳脚着地时由于线速度制动,形成上体的转动惯量大于下肢, 从而产生人体向前转动的动量矩, 造成腾空后身体的向前转动,这就需要做一定的动作和姿势来抑制前旋的动量矩。空中技术不仅起维持身体平衡. 延缓着地时间的作用, 而且能为下落着地的姿势创造有利的条件。
6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运动员采取适宜的姿势减少在起跳制动时所产生的绕额状轴向前转动的角速度, 并为落地动作做好准备, 因此要求运动员在起跳后摆动腿前伸下压大腿,然后向后下方摆动. 两腿在身体后方并拢并伸展大腿。同时两臂向后上方摆,使整个身体成背伸挺胸姿势, 此时头. 臂与下肢产生相向运动,当落地前做收腹举腿的动作,上身的前屈下压动作,有利于举腿前伸, 这上下两部分的相向运动是在内力矩即肌肉力矩的作用下产生的。
7
走步式跳远的技术优越性
,走步式摆臂向前摆时直臂,向后摆时屈臂,增大了上体向前的转动惯量而减慢了向前转动的角速度, 同理,下肢前摆时屈腿,后摆时直腿, 使下肢向前的转动惯量较小而角速度较大,这样上体向前的转动角速度较小而下肢向前的角速度较大,这样既使运动员向前转动的总动量矩保持不变, 又使向前转动的角速度减慢,保持了空中的平衡, 并为落地动作作好准备。
8
三. 跳跃各阶段技术要求
(1) 助跑
助跑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助跑有直线与弧线两种形式, 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助跑动作轻松. 自然. 身体重心移动平稳, 以便在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扳,助跑最后几步加速节奏明显,适当降低重心,为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
9
(2)起跳
起跳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或更大的垂直速度以获更大的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是跳跃项目最关键的技术阶段, 它包括放脚. 缓冲(退让) 和蹬伸三个阶段, 不同的跳跃项目有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其共同的要求是: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应以脚跟着地迅速滚动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屈膝缓冲(退让)时膝关节弯屈度要适宜,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减少制动作用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 ,要使蹬伸动作的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 ,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个身体在离地前的伸展,
10

跳远技术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