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化工爆炸事故案例学习.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化工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空分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哈尔滨气化厂空分主冷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二、有关情况
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
3.操作不当
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四、教训和建议
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
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
3.空分设备运行12个月,停车全面加温,彻底清除碳氢化合物和油脂。
4.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修理,防止带病运行。
5.加强分析管理,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不超标。
90年代空分塔爆炸事故及教训
案例一:抚顺乙烯化工有限公司“6000”空分塔爆炸,死亡4人
1997年5月16日9时05分,抚顺乙烯化工有限公司6000m立方米每小时空分塔发生恶性爆炸,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27人轻伤;上塔被粉碎性炸毁,冷箱全部被炸,损坏静设备12台、动设备4台,直接经济损失460余万元。
事故原因:
①吸入大量碳氢化合物,因为事故当日凌晨2时30分同车间的环氧乙烷乙烯氧化装置停车排放气体,排放量400~500立方米每小时,其组分为:甲烷约为50%、二氧化碳约20%、乙烯约20%,8时左右排放完毕。该排气口距空分设备吸气口直线距离103米,两者均高30多米,且空分吸气口略低,当时刮西北风,正对空分吸气口,正好吸进排放气。全厂区有5个化工生产车间,因此该套空分设备所处的大气环境不好。
②操作存在问题主冷液氧液面常年在53%左右,未全浸操作;已有一年不取样分析液氧中乙炔的含量;有近50天未排1%的液氧,原本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多,加上未连续排放,碳氢化合物就在液氧中积聚

化工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Jianhua666
  • 文件大小462 KB
  • 时间2021-06-18
最近更新